争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灵武市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灵武市东塔镇园艺村长枣喜获丰收
近年来,灵武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和银川市委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产业升级为引擎、以生态环保为底色、以成果共享为目标,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灵武市连续十年蝉联“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荣获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跻身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中国县级市基本现代化指数百强。目前,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实干实绩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灵武新篇章。记者就灵武市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访了银川市委副书记、灵武市委书记刘国强。
记者: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产业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请您谈谈2022年灵武市如何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刘国强: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我们坚持把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立足实际、挖掘潜力、放大优势,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加工、现代纺织、循环经济“三大产业”,2022年上半年“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74%、68%、24%。做优做精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高质高效种养“五个特色产业板块”,培育出一批县域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拳头产品,逐步构建起多点发力、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
灵武市肩负着建设先行区示范市的政治责任和全国百强县争先进位的使命任务,为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坚持“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围绕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布局,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构建“1535”生态经济体系,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强市。一是优化提升循环经济产业。充分发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优势,持续深化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化利用、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报废汽车拆解再利用、再生非金属资源化利用和陆港物流“5+1”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山东尚佳大宗工业固废、风帆10万吨高精铅、清源工业废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打造银川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示范市核心区。二是提质升级绿色食品加工业。坚持“优质+高端”双轮驱动,立足黄金奶源带地理优势和现代养殖基地产业基础,力争年内奶牛存栏数量突破18万头;围绕蒙牛集团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百亿集群项目,力促蒙牛加工厂、中粮饲料、艺虹包装等项目年内投产,构建完善集优质奶源生产、液态奶加工、物流运输、包装销售等为一体的集群化全产业链,擦亮“高端奶之乡”品牌。三是全面振兴现代纺织产业。围绕打造现代纺织产业聚集区目标,精准对接引进优质关联项目和战略合作伙伴,持续做好政策引导、壮大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品牌,打通纺纱、针织、面料、成衣全产业链,依托宁东原料基地优势拓展发展氨纶、芳纶、锦纶等类别,充分发挥现代纺织产业发展基金作用,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灵武羊绒产业“二次腾飞”。四是扩规提速打造新能源基地。扎实做好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充分用好灵武风光资源富集、能源储备充足的禀赋优势,加大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开发利用力度,一体化推进“风光火储”“风光氢储”“风光互补”建设,稳步实施宝丰一期2GW绿电园区、华电永利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等项目,创新探索“光伏+饲草种植”“光伏+矿区治理”“光伏+防沙治沙”等管理模式,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升级。积极推动与银星煤业、东昌实业、中石油煤层气等企业合作开发,加速释放煤炭、油气优质产能,实现化石能源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全力打造能源之城,为自治区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作出灵武贡献、展现灵武担当。
记者: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充分体现,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请您谈谈2022年灵武市如何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刘国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近年来,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灵武三面环沙、干旱少雨、环境脆弱的生态基础,统筹推进“四尘同治”“五水共治”“六废联治”,创造了让沙漠后退20公里的伟大壮举,在全区率先完成了河滩地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领跑银川市,厚植了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底色。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持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灵武市继续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遵循。一是护好母亲河。扛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稳步实施用水权改革,推动产业发展集约用水、农业灌溉高效节水、依法依规从严管水;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坚决整治河湖“四乱”,扎实推进灵武入黄支流水生态修复工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草原改良等项目,建立起节约集约、高效高质的水资源利用体系和水和民安、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确保入黄水质稳定达到IV类以上。二是染绿荒沙滩。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沙之害,用沙之利”重要指示精神,锲而不舍抓好防沙治沙事业,持续深化“六位一体”治理模式,植绿增绿47400亩,依托沙产业研究院,探索发展集沙区养殖、沙区种植、沙漠旅游于一体的沙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做到科学防沙、有效用沙、持续绿沙,打造黄河东部生态屏障,争创全国防沙治沙用沙综合示范区。三是扮靓城乡貌。推动城市从点状建筑更新向片区整体更新转变,实施城北配套设施、老旧小区更新、破损路面维修、雨污分流改造等工程,加快补齐道路、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短板,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积极推进2个特色小城镇与3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投资8467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38个,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危房改造,绘就塞上“富春山居图”。
记者:高质量发展,要以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生活为落脚点。请您谈谈2022年灵武市在高质量发展中是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
刘国强:近年来,我们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将市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建成了全区县级规模最大的市人民医院、职业教育中心,引进银川二中开启合作办学新模式,实现了城乡居民更高质量的就业、更加稳定的收入,成功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群众获得感的成色更足、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靓。
我们将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六大提升行动”为抓手,切实办好民生实事、解决民生难题、补齐民生短板,确保高质量发展成果能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一是实现更加稳定更可持续的收入增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和帮扶机制,“一户一策”针对性制定落实产业、就业、医疗、教育、兜底等帮扶措施,持续推广“3+1”产业发展模式、“七个一批”就业扶持机制,统筹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企利益联结、农民就业增收,高质量完成“两个高于”目标。不断加大援企稳岗、技能提升、兜底保障力度,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搭建企业用工和群众务工需求对接平台,持续推行“培训+贷款+服务”创业帮扶模式,引导帮助群众实现园区基地就业增收、特色产业经营增收、灵活自主创业增收、公益岗位兜底增收,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让广大群众的口袋更鼓、生活更好。二是发展更加均衡更为优质的教育事业。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多元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超过97.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以上。三是提供更加完善更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扎实推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全力打造县域医疗发展中心和中医康复中心,创新打造一批特色重点专科,着力推进灵武市人民医院、中医院三级乙等医院创建,引进54名高层次医疗专业毕业生扎根灵武,选派50名骨干医护人员下沉基层,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争创自治区全民健康水平提升示范市。
责任编辑:闫院平